您当前位置:首页 > 铝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工匠是这样炼成的—全国技术能手、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缪国斌的为师之道

工匠是这样炼成的—全国技术能手、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缪国斌的为师之道

中国有色金属报2018/12/24 14:38:15

手机阅读

铝道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企业的地方,就有竞争。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志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在球矿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要想成就百年基业,比的就是人才。

在江铜集团德兴矿,各种“技术协会”人才汇聚、争奇斗艳,尤其钳工协会,屡屡在国 家级大赛上摘金夺银,扛起了矿山钳工技术培养、发扬、传承的大旗。

他们有怎样的“独门秘籍”?他们的“总教头”又是怎样一位“宗师泰斗”?

学艺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

在闹市旁的一个小院里,经常传出锉刀在铁块上摩擦的沙沙声,这里就是德铜钳工协会的所在地。院子里的大厅,是师兄弟们平日里练功的地方。

练功的,不全是协会的师兄弟。

这一天是周六,进进出出的人比平时多一些,比如边上的这几位,就是7月份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早听说矿里有这样一个训练条件特别好、师资力量特别强,动不动就在各种比武中获奖的“名门正派”,他们特意过来看看。

“入门的门槛很高吧?会不会门规很多?还有,收费应该挺贵的吧……”他们嘀咕着。

正如他们所见,大门是敞开的,一路上也没有谁拦着。不断有人停了停手里的活儿,冲他们笑笑,表示欢迎,甚至还有人把锉刀递到他们手上,鼓励他们也试试。

“这里学技术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不收费。”见他们尚有疑虑,小师弟吕志祥走上前,接待了他们。

说起这位小师弟,zui近可是“火”得很。去年9月,没干过一天钳工的他,被工段推荐到钳工协会实训,之后一路过关斩将,获得省级青工机修钳工赛事的第二名,并代表江西省出征“振兴杯”全国职业技能青工大赛。

“140多个选手,我才排到中间,惭愧惭愧啊。”吕志祥显然对成绩很不满意,但几位新生早已听得心驰神往——是什么让一个妥妥的“菜鸟”,不足一年的时间,变成可以“华山论剑”的高手?

优 秀的企业,总会为有梦想的员工提供机会。技术协会、导师带徒、创新工作室……这些平台为年轻人实现梦想、成为“武林高手”敞开了大门。

只要你肯学,我就有办法

在这扇门里,培养出了“中金杯”冠军邹宗伟、“中铝”杯冠军蔡艳涛等5名全国技术能手、14位江西省技术能手,还有一大群摩拳擦掌的后起之秀,他们统统师承“总教头”缪国斌门下。

缪国斌,德铜泗洲选矿厂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还是今年新晋当选的赣鄱工匠。在他看来,当一名钳工技术协会的“总教头”,就要想方设法挖掘徒弟们的潜能。

李运海,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外公了,2013年,他摘得矿级钳工奥赛普工组桂冠。去年,55岁的他再次披挂上阵,获得公司技师组第二名。

“缪老师教徒弟,的确有一套。”虽然自己年长10岁,李运海这句老师,叫得极为顺口。

搞钳工的,居然要练跑步?没有认识缪国斌之前,已经工作30年多的李运海闻所未闻。一段时间跑下来,他制作工件时,心不跳、手不抖,气息均匀了,缪国斌说,这叫吐纳之法。扎马步,叫规范动作;练跳绳,叫协调身体;举哑铃,叫积蓄体能……高手过招,输赢只在毫厘,全靠一点一滴积累。

心理暗示,也非常重要。李运海这么大年纪去比赛,有点想赢怕输,缪国斌就用激将法:“我就不信啦,你还搞不赢那帮小屁孩?”缪国斌对吕志祥的心理暗示就更奇葩了:“你光脚的,还怕穿鞋的啊?”

工位上抬头测量的这位叫刘斌,40岁出头。短短3年,他完成了由一名车工向国 家级钳工技能大赛冠军的华丽转身,一战成名。在比赛前,他感觉自己基本功太差,想打退堂鼓。缪国斌冲他吼:“不去试试,一点儿机会也没有!”

真正的训练,缪国斌也一点不含糊,他能根据弟子的技术特点、身体条件,量身打造不同的训练划和工艺方案;能模拟zui严苛的训练环境、钻研zui先进的前沿技术,只为让弟子更优、更强;他自创的“蒙眼锉”绝技、“光隙颜色判断误差”法,弟子们屡试不爽……“只要你肯学,我就有办法。” 缪国斌说,想当年他师傅就是这样训练他的,现在条件这么好,没道理不把这种精神传下去。接过了这个教鞭,当了这个教头,就要不负前人、无愧来者,他觉得这是师承者应该有的境界。

侠之大者,为国为企

师者的更高境界,除了无私授业,还当心怀天下。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令狐冲笑傲江湖,因为不藏私心;郭靖天下景仰,因为心系苍生。缪国斌也从不藏着掖着,一心只想着培养更多的人才,让绝活一代代传下去,他有这样的气度和担当。

徐礼军去年才从巴基斯坦山达克项目回矿,看到矿里学技术的氛围这样浓厚,已经40多岁的他忍不住捡起丢掉了10多年的锉刀、锯弓。今年4月,他在众多同门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钳工职业赛江西赛区第二名。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刚刚获奖,缪国斌就登门拜访了,两人来了一次促膝长谈。话题是从前面说到的小师弟吕志祥开始的。缪国斌说:“小吕是个好苗子,马上要参加‘振兴杯’全国青工大赛,要不你带一带?” 徐礼军颇感自豪,拍着胸脯说:“您放心,我一定把他带好啰。”

接下来的3个月里,横跨整个三伏,徐礼军和吕志祥这一对新师徒,都是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度过来的,即使远去沈阳比武,也一个场内亮剑拼杀,一个场外压住阵脚。

不仅徐礼军,邹宗伟、蔡艳涛、刘斌、蔡亦春、叶志峰……一大批“先强起来”的能工巧匠,组成了庞大的“教头团”,缪国斌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潜心传道、授业、解惑,和另外5个技术协会一道,将德铜技术人才的训练基地,打造得风生水起、人才辈出。

有了强大的“教头团”,缪国斌底气更足。“比赛名次再好,用不到生产上,等于零。”他调整主攻方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设备的安装维修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课题攻关里去,解决了不少“卡脖子、掉链子”问题,仅国家专利就申报成功5项。

前一段时间,进行皮带防堵斗装置攻关时,4个国家技术能手、6个省级技术能手被他召集起来,解决了困扰企业30多年的堵斗磨皮带的大问题。

不仅技艺、经验,还有实干的态度和为国为企的情怀,都应当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师傅教徒,徒又成师,师师徒徒无穷匮也,事业哪有不成?”缪国斌这样诠释师承之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都沐浴在师恩的春风里、师承的阳光下。

实际上,江铜40年发展,从深耕赣鄱,到海外布局;从国内领先,到世界500强,正是有缪国斌这样一代代的工匠,不忘初心和使命担当,演绎着不同时代,工匠技艺的至精至美、师道传承的至真至纯。而未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这种传承和坚守将转化为强劲的动力,助力江铜,决胜江湖。

(储朝晖 吕建新)

作者:匿名14251次浏览

铝道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为你推荐